加密界新的十口玩家贵的字路世界生存法则原生与跨
2025年的金融版图已经悄然改写,加密货币终于摘掉了"地下经济"的帽子。还记得当年那些对监管忧心忡忡的日子吗?现在《GENIUS法案》就像一道曙光,让稳定币摆脱了灰色地带。有趣的是,就在传统金融机构姗姗来迟地拥抱加密技术时,我们这些老玩家却开始面临一个甜蜜的烦恼——是该继续服务加密极客,还是转向更广阔的天地?
加密原生的生存法则:伺候好那些"疯子"
说实话,我这辈子见过的加密老炮儿都是些"疯子"。他们敢在凌晨三点测试一个刚上线的合约,能在黑客攻击后笑着说"就当交学费",还会把半个身家押在没人听说过的项目上。但正是这群疯子,造就了Uniswap、Aave这些传奇。他们就像硅谷里的第一批车库创业者,只不过把咖啡换成了能量饮料,把商业计划书换成了白皮书。
不过残酷的现实是,这群人实在太少了。上周我和一个做数据分析的朋友喝酒,他给我看了组数据:OpenSea上不到千分之二的用户贡献了50%的交易量!这让我想起2019年DeFi还没火的时候,我们开玩笑说"这个圈子小到每次开会都能叫出对方钱包地址"。虽然现在规模大了些,但要靠这点用户撑起大生意,每个用户都得是"鲸鱼"才行。
最头疼的是这些"鲸鱼"比华尔街的交易员还难伺候。他们随时可能被隔壁项目方多给1%的APY就卷铺盖走人。记得Blur抢OpenSea地盘那会儿吗?简直就像看一群海盗在公海上火并。所以我们这些老玩家都明白,在加密原生领域,护城河不是靠专利,而是靠跑得比谁都快——Uniswap从V1到V4的每次升级,都是在跟自己的影子赛跑。
跨界玩家的新战场:藏好你的加密身份证
说来好笑,十年前我们到处推销"区块链改变世界"的愿景,结果碰了一鼻子灰。现在倒好,沃尔玛都在用区块链追踪生鲜了,摩根大通搞起了自己的稳定币。上周我参加一个金融科技峰会,发现最火的圆桌讨论主题居然是"如何在产品里优雅地加入加密功能"。
这些加密相关项目有个共同特点——它们都在刻意淡化"加密"这个标签。就像你吃巧克力不会关心可可豆是怎么运输的一样,用户只关心跨境支付够不够快,数据市场够不够透明。我认识一个做机器人数据的团队,他们用DePIN激励数据采集,但在官网上你甚至找不到"区块链"这三个字。
最让我感慨的是这类项目的创始人画像完全变了。他们不再是那些能滔滔不绝讲上三小时共识机制的极客,而是穿着西装、拿着MBA学位的前银行家。前两天见到一个做稳定币支付的团队,CEO以前是Revolut的高管,聊起SWIFT系统比聊智能合约还起劲。这让我突然意识到,加密行业真的长大了。
记得2018年Telegram发币那会儿,硅谷的风投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疯狂涌入,而我们这些加密基金却集体观望。现在回头看,那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思维碰撞。传统VC看重用户规模,我们却更在乎社区粘性;他们关心季度增长,我们盯着链上活动。
现在摆在创业者面前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:要么继续伺候那群挑剔的加密老炮儿,靠不断创新续命;要么把加密技术当作佐料,去征服更广阔的市场。前者风险高但见效快,后者门槛高却天花板更高。就像我常对创业者说的——如果你还住在硅谷写白皮书,也许该考虑买张机票去拉美实地考察了。毕竟Nubank的成功告诉我们,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传统金融最痛的伤口里。
说到底,加密行业正在经历每个颠覆性技术都会面临的"青春期烦恼"。当年互联网不也是从极客玩具变成水电煤的吗?唯一不同的是,这次变革的速度快得让人头晕。作为见证者,我很庆幸能站在这个十字路口,看着两个平行世界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。
(责任编辑:领袖)
-
市场又一次给了我们惊心动魄的表演。昨天比特币和以太坊双双上演"深V"戏码,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先猛跌后反弹。说实话,这种行情最让人又爱又恨——既害怕错过抄底良机,又担心接飞刀。我昨天在以太坊4100美元附近果断出手,结果直接收获5倍收益,这种快感简直比中彩票还刺激!不过作为一个老韭菜,我深知市场从来不会让人舒舒服服赚钱,所以已经选择落袋为安。比特币关键点位分析比特币这波下探到11.2万美元后开始挣扎... ...[详细]
-
昨晚,南美洲的政治版图被彻底改写。阿根廷人用选票创造了一个历史性时刻,选出了全球首位奥地利经济学派出身的总统——哈维尔·米莱。这个结果不禁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掀起的那场保守主义革命,只是眼前的这位"阿根廷撒切尔"拿着的不只是手提包,更是一把准备砍向官僚体制的"电锯"。被误读的"极右翼"标签国际媒体习惯性地给米莱贴上"极右翼"标签,这让我想起经济学家哈耶克当年的遭遇——他的《通往奴役之路... ...[详细]
-
在这个去中心化为王道的时代,DAO(去中心化自治组织)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游戏产业的格局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游戏发展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,这些由社区驱动的组织正在为游戏行业带来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。Bibliotheca DAO:游戏世界的守护者还记得第一次了解到Bibliotheca DAO时,我着实被他们的愿景震撼到了。这个扎根于StarkNet区块链的项目,就像一个热情的游戏创作者社区,致... ...[详细]
-
香港金融科技周释放Web3.0新信号:散户投资者、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的破局之路
时光飞逝,香港回归祖国已26年。这个被誉为"东方明珠"的城市,始终以金融自由港的姿态屹立于世。说起亚洲金融中心,人们脱口而出的必定还是香港。如今,这座活力之都正在开启新的篇章——打造全球虚拟资产中心。刚刚落幕的第八届金融科技周,不再只是纸上谈兵,而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落地方案。这场盛会清晰地勾勒出香港Web3.0发展的三条主线:向散户开放市场、推进数码港元与数字人民币、以及稳定币的发展。散户投资者的... ...[详细]
-
这段时间华尔街的交易员们都快把"9月降息"这个词挂在嘴边了,就像咖啡店里的常客天天念叨着新品上市一样。说实话,自从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那个风景如画的度假胜地发表演讲后,整个市场就像打了鸡血似的。我记得那天办公室里的大屏幕前挤满了人,大家都紧盯着鲍威尔的一举一动,生怕错过什么蛛丝马迹。说来有趣,8月22日那天确实是个分水岭。鲍威尔话音刚落,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FedWatch工具显示9月降息的概率直接从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当我看到SBF被判所有罪名成立的消息时,内心竟然没有半点惊讶。这位曾经被奉为"币圈天才"的90后富豪,现在看起来就像个笑话。法庭上,陪审团仅用四个半小时就确认了他的全部七项罪名,包括电汇诈骗和洗钱。这效率,比他在FTX上搞杠杆交易还要快。最后的挣扎:认错不认罪的荒唐戏码最讽刺的是,即便面对如此铁证,SBF还在坚持他的"数学呆子"人设。他的辩护律师说这是"令人失望的结果",准备上诉。说真的,... ...[详细]
-
区块链这个圈子最近几年真是热闹非凡,我作为一个经常和区块链创业者打交道的人,见证了太多人兴冲冲进场,结果被法律问题绊倒的故事。今天我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,做区块链媒体到底要注意哪些法律红线。版权问题:别让"搬运"变成"偷窃"记得去年有个创业者找我咨询,他的区块链资讯网站刚上线就被投诉了。原因很简单,觉得国外文章好就直接翻译过来用,连个署名都没有。这种做法在圈子里太常见了,但真的不可取。我的建议是:... ...[详细]
-
最近的加密货币圈子里,铭文无疑是最火爆的话题。作为一个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"老韭菜",我亲眼见证了这股热潮从比特币蔓延到各个公链的全过程。记得上个月参加行业聚会时,大家讨论的还是如何把握比特币铭文的最后入场机会,没想到短短几周内,这股"铭文风暴"就席卷了整个多链生态。一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铭文狂欢11月16日那天,我正在办公室喝着咖啡查看行情,突然发现Polygon网络的Gas费出现了异常... ...[详细]
-
当巴以冲突突然升级为大规模军事行动时,我本来以为加密市场会像往常一样惊慌失措。但令人意外的是,这次市场表现得异常淡定,尤其是比特币这个老大哥,价格几乎纹丝不动。这让我不禁思考:难道加密货币投资者们已经对地缘政治风险产生免疫力了?我翻看CoinMarketCap的数据时发现,虽然整个加密市场在过去24小时确实下跌了1.56%,但这个跌幅简直温和得不像话。要知道,上次俄乌战争爆发时,市场可是瞬间蒸发了... ...[详细]
-
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,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:当我们的城市、工厂甚至家用电器都装上传感器后,谁来守护这些数据的安全?作为一个深耕科技领域多年的观察者,我见证了太多因数据泄露引发的灾难性后果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令人振奋的解决方案——数字孪生与区块链的完美联姻。数字孪生:物联网的"数字保镖"记得去年参观某智慧工厂时,技术负责人向我展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每个实体设备背后都有一个"数字影子"在默默工作。... ...[详细]